5噸啤酒廠設備糖化系統生產精釀啤酒時如何降低啤酒中的雜醇。降低啤酒的雜醇是提高啤酒綜合品質的關鍵,今天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小編就為您具體介紹一下啤酒廠設備生產啤酒時,如何降低啤酒中的雜醇含量。
在5噸啤酒廠糖化系統中降低啤酒雜醇,需從原料處理、糖化工藝、發酵控制及酵母管理四方面協同優化,具體措施如下:
一、原料選擇與預處理:減少雜醇前體
選用低果膠質原料
雜醇的生成與原料中的氨基酸和果膠質密切相關。優先選擇新鮮、無霉變的麥芽,避免使用含果膠質高的輔料(如部分玉米糖漿),從源頭減少雜醇前體物質。
原料預處理
浸泡處理:對高果膠質原料(如谷殼)進行蒸汽悶料30分鐘,去除部分可溶性果膠,降低后續發酵中雜醇生成風險。
粉碎度控制:采用對輥粉碎機,調整輥間距至0.3-0.5mm,使麥芽皮破而不碎,避免過度粉碎導致麥芽內容物過早釋放,增加氨基酸降解風險。
二、糖化工藝優化:調控氨基酸與可發酵糖比例
分段控溫糖化
蛋白休止階段:52-55℃維持30-40分鐘,促進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提升麥汁中α-氨基氮(FAN)含量至180-200mg/L。適量的FAN可為酵母提供營養,減少其因營養不足而過度分解氨基酸生成雜醇。
糖化休止階段:65-68℃維持60-90分鐘,確保淀粉充分轉化為可發酵糖(如麥芽糖、葡萄糖),降低殘糖含量。殘糖過高可能導致酵母過度繁殖,增加雜醇生成。
pH精準控制
糖化初期通過乳酸或磷酸調節麥汁pH至5.2-5.4,抑制雜醇生成相關酶活性。
發酵前再次檢測麥汁pH,確保其符合酵母發酵需求(通常5.2-5.6),避免pH過高促進雜醇合成。
三、發酵過程控制:抑制雜醇生成途徑
低溫主發酵與壓力管理
主發酵溫度:采用10-12℃低溫發酵,減緩酵母代謝速度,降低雜醇生成量。相比傳統18-22℃發酵,低溫可減少異戊醇等雜醇含量20%-30%。
壓力控制:發酵罐內維持0.1-0.15MPa壓力,抑制酵母過度繁殖,減少細胞分裂過程中雜醇的生成。
酵母接種量與代數優化
高接種量:按麥汁體積的1.5-2.0×10?個/mL接種酵母,增加初始酵母細胞數,減少發酵過程中酵母繁殖次數,從而降低雜醇生成。
低代數酵母:使用代數≤3的酵母,避免高代數酵母因活力下降導致發酵異常,增加雜醇風險。
麥汁充氧與營養補充
充氧控制:麥汁入罐后,通過無菌空氣或氧氣充氧至8-10mg/L,為酵母提供充足氧氣,促進其健康生長,減少因缺氧導致的雜醇生成。
營養鹽添加:按麥汁體積添加0.1-0.2g/L的酵母營養鹽(如鋅、鎂等),彌補麥汁中營養不足,避免酵母因營養匱乏而分解氨基酸生成雜醇。
四、酵母管理與后處理:減少雜醇殘留
酵母排放與回收
冷凝固物排放:發酵結束后,及時排放錐底冷凝固物(含死亡酵母和雜質),避免酵母自溶釋放胞內物質(如氨基酸),增加雜醇風險。
酵母回收控制:回收酵母時,通過視鏡觀察酵母稠度,避免回收含麥汁的酵母,減少雜醇帶入下一批次。
后發酵與成熟控制
低溫后發酵:將啤酒轉移至0-2℃冷庫進行后發酵,促進雜醇與乙酰輔酶A酯化,生成酯類物質,降低雜醇的刺激性風味。
延長成熟時間:根據啤酒類型,將成熟時間延長至4-8周,使雜醇進一步代謝轉化,提升啤酒口感協調性。
重大機遇:預計今年內出臺精釀啤酒標準和相關法規,新政策將接軌歐美現行政策,今后小型精釀啤酒廠灌裝啤酒可正式走向市場,精釀啤酒行業將會迎來健康發展的機遇!
濟南中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發酵裝備制造企業。公司總部位于美麗的泉城濟南,生產園區位于山東省德州市三唐工業園,公司始終致力于專業為客戶提供包括啤酒、果酒、葡萄酒、白酒、蒸餾酒等領域內的項目咨詢、工藝研發、應用化設計、裝備制造、工程服務、售后維護等一站式服務,您的滿意就是我們的追求。中釀設備出口美國、加拿大、德國、巴西、澳大利亞、北歐、非洲、南美等多個和地區。